除了上回參加的半天引文索引資料庫研討會及IPv6課程,
自5月中起,由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研討會不少,
有各種不同主題,像資訊組織與檢索、數位圖書館資源整合知識服務、蛻變與創新、館際合作等,
剛好這些課程都是免費的,再來暑假的研習班多在北部且需付費。
最後選擇參加其中兩場,一場在靜宜、一場在交大。
所以自5/22起到5/28一週期間,真正去上班的天數只有兩天,其餘有4天去上課、1天參加婚禮。
2天的課是由單位指派的,另外2天則是自己報名參加的。
2天的課上課地點就在當地,所以沒有舟車勞累之苦,
主題為管理潛力思考力班,內容包含四門課--「目標管理與專案管理」、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創新能力培養」及「服務型政府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等4大專題,
其中有兩門課提到了第五項修鍊這本書,而其中一位講師的網頁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
這也讓我見識到,現在大學教授上課方式及學生準備報告方式的多元化,
其中有些文章及影片看了令人覺得很感動,
像:組織學習的三個原則與串連、韓國學習之旅、來自海德堡的真情分享、 旅行感動生命:帶走康河上的那一片雲彩。
由於已報名其他研習,原本覺得研習太多不太想去,
接到錄取通知,想說就去好了,上課在當地,回去也不必寫報告,
而且聽說6月高雄有個學習型組織的課,就有理由說不去上類似的課了。
靜宜的研討會主題是數位圖書館資源整合知識服務,
其中整合檢索系統在上個服務單位是接手的專案,
剛好可以聽聽最近的新發展,
看來有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使用異質整合系統,
而形成了MMS三家鼎足而立的時代,
只是在技術上之前接手時就有的問題依舊存在。
有老師提到參考服務在近幾年是呈現負成長的,
奇摩知識+可以說是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
是否館員需上知識+解題增加圖書館的能見度?
另外,要如何讓圖書館的Blog不再只是另一個網頁而能增進與使用者間的互動也是需好好再想想的。
交大的研討會--蛻變與創新的主題主要針對大學圖書館的服務而言,
講題包括:Information Management vs.Knowledge Management, 危機與轉機、合作與分享等。
主講人及主持人為幾位大學圖書館館長,
演講中提到以前就有的實例,像OCLC,OhioLink,也有新的服務的具體實例,像台大的機構典藏及NTU Scholars Gateway,
將資料蒐集作了加值,由一些數字及分類的呈現,讓使用者更易進行判斷,增加資料的可信度及可用性,很值得參考。
三種課都提到了共通的概念--知識管理與創新。
剛好課程很集中,所以短時間內跑了許多地方,
雖然很累,但感覺是很有收穫的。
後記:
由報名資料發現高雄某組長至少參加當中3場,
若不是去台北參加同學婚禮,加上已參加多場研習
也打算向這位組長看齊,參加世新的課,
只是後來發現那位組長並未在新竹出現。
在靜宜遇到以前的同事,1位以前和我同組,1位則是和我一起參與異質系統建置的組長,
特別是三人目前都在不同縣市服務還能遇到,真的很難得,
組長還問我要不要到高雄工作,於是我將工作性質又解釋了一下,告訴她要到她小一的兒子小學畢業我才自由啊。
另外遇到了隔壁縣的課長,剛好問一下最近公文要提的計畫。
當天1位講者是我論文的口試老師,
主辦單位的姜董我雖不認識,但一些課程資訊多在他的網頁中得知。
在交大遇到了在清大服務的同學,
也遇到了異質系統建置曾一起合作的外校編審,
由於是同鄉就多講幾句,得知他們圖書館有個資訊處理技士缺,大概5~6年後他們會有一般缺吧。
不知為什麼交大的新館長看起來還真像我的指導教授,於是我又想起那些暫時還不了的文章。
由主講人及主持人的幾位大學圖書館館長來看,所有人都是國外博士,當中只有1人是本科系的,
而且女館長居多。
參加的成員以清交的館員居多,不知為何他們看起來專業又有氣質啊!
沒想到6月初也有研討會,
只不過以下這個會議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參加的,
雖然地點就在附近而已,
還好網頁上已放了簡報檔,
讓沒身份可參加的人可以從資料去瞭解。
今天無意中發現到一場數位內容管理與應用學術研討會,
這個好像跟我有一點關係又不太有關。
地點就在附近,可以找時間過去看看!
留言列表